公益慈善组织如何做好项目设计

来源: 编辑:长春公益网 时间:2022-11-05 21:12:13
导读:“99公益日”即将来临,许多公益慈善组织都在积极筹备上线项目。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益慈善组织普遍面临资金压力,今年的“99公益日”对很多机构来

“99公益日”即将来临,许多公益慈善组织都在积极筹备上线项目。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益慈善组织普遍面临资金压力,今年的“99公益日”对很多机构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刚参加完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评审工作,发现许多公益慈善组织不知道如何设计好项目。在此浅谈一些对公益慈善项目设计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即将参与“99公益日”筹款的公益慈善组织有所帮助。
 
 
“小而美”的目标设定
一些公益慈善组织的项目在项目目标表述里喜欢用“改变中国教育体系”“唤醒国人的意识”“解决地区贫困问题”等话语。这种文案表述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反而让人产生质疑——这家组织真有这么大的能量吗?这类表述可以用在组织宗旨和愿景上,但用于项目目标上并不合适。
还有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喜欢给项目设定多个目标。当然,从项目要素本身来说,项目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同等重要还是存在主次关系?这些目标是相关支持的关系还是存在张力关系?这些目标与组织战略是否匹配?在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后对项目目标进行重新梳理,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越是“小而美”的目标越容易实现,也越容易获得支持。
 
收敛且关联的活动内容
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在设计项目时倾向于开展很多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的协同性、关联性较低,这样做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是新项目大多有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通过并行开展活动可以尽快试错,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二是最开始的目标设定和评估没做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陆续发现新问题,为解决新问题而不断加码,形成项目镀金。
然而,无论哪种原因,随着项目开展,项目活动都要逐渐收敛,确保最小化的项目范围对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活动内容的增加会对时间进度、资金预算、人力成本、服务质量等造成压力,会让项目实施方把精力消耗在这些具体、琐碎的活动中,并且增加监测和评估的复杂性。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如果项目设计足够精巧,项目就更容易成功。这方面的案例可借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免费午餐”等公益项目。
 
 
清晰可度量的绩效产出
许多公益慈善组织通常无法说清楚项目究竟能带来哪些改变,常用的理由是没有经费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却偏好展示媒体报道、获奖情况、服务人次、活动产出、覆盖范围、资金规模等;还有一些公益慈善组织希望通过提供一些替代性证据来说明项目绩效,但证据链通常不完整。这些做法往往导致许多非传统救助类项目在互联网上无法影响捐赠人产生捐赠意愿,在后续的项目反馈上也乏善可陈。
绩效衡量不一定非要长篇大论的专业评估报告,但必须是统一、清晰、标准、可度量的解释。一般来说,度量方法要尽量使用直接证据,搜集受益人的反馈并进行观察。若满足不了这样的条件,那就需要提供间接证据。不论项目大小和运作经费多少,都应该在项目设计环节确定好度量指标和方式,如果项目团队不能胜任,可邀请外部专家提供咨询建议。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搜集过程数据,并在结束后及时予以披露和展示。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长春公益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